轉妄想迷茫執著成圓明妙覺。所以這是一種妙智,來轉迷成真,破妄顯真,轉凡成聖的意思。所謂轉境,一切障礙轉成無礙。

 所以都是五蘊的造作,才會成為「成所作智」,如果没從五蘊理論來圓徹,不能成就成所作智。所以「成所作智」就是藉五蘊來成就,成就緣覺的境界。因為所作的智慧,不會被境拖走,能夠清淨心。

 所以要對治妄想心與分別心,隨時都要能夠把第六意識的念頭轉成無漏。有漏轉無漏就是說,第六意識大部分都迷失自己,對六塵緣影執著,造一切的迷執,矛盾自己,侮弄自己,蹧蹋自己。所以妙觀察,審察真實,對第六意識,所轉出來的就是「妙觀察智」。

 能夠觀察一切諸法實相。什麼是觀察一切諸法實相呢?諸法就是萬有的緣起,自然的變化能夠圓徹,無礙。轉我執為無執,凡事都是第七識的我,身心合一對外執持,造業,你的我的,要怎樣才能達成我的目的。

 所以我們有「妙觀察」,能夠審察事實,這個身體是假。為什麼呢?這是地水火風成立的,不能永遠常住,不能永遠讓我們使用。所以了解一切諸法都是成住壞滅,了解我法二執,能夠破一切,成就「平等性智」。如果没體證諸法平等之性,不能成立種種理論。有「妙觀察智」的成立,才能夠成就「平等性智」。

 所以就是以妙觀察,轉此執持一切的諸法種子為第八識的結納(結污納垢)。因為第八識可說是宇宙的大座倉庫,無始以來一切善惡業的種子,都含藏在第八識。我們要了解諸法的種子,都是以前所攝持的舊毛病。所以要轉第八識來圓通,宇宙人生萬徹,轉為「大圓鏡智」。能夠顯現法界一切萬有,都是因因果果,能夠洞徹一切無遺,圓徹,了達。總之,所有的執著與分別,能夠轉為圓證事實,把意識轉為大明鏡,叫做「大圓鏡智」。

 我們的本來面目都無分別,面面都是佛,是我們迷故,所以無明,不明白,無始以來的我執,使我們迷執。如果你能夠依這部心經去深入,能夠有妙觀察,了達一切,就隨時能夠轉我執,有漏轉成無漏,實證本來面目。

 本來面目大家都是明照,明呢當下就是明,迷呢當下就是執著外塵,內的明照變成落謝影。所以一切法都是受這個迷執,造一切矛盾,來侮弄自己,蹧蹋自己。如果你能夠深入研究,自性如果通達,萬法就通達。所以我說:「佛法無量義,法界自性通」,如果你自性通達,萬法就通達。所以以識轉智這個道理很微妙,能轉凡夫為聖人。

 為什麼叫做「般若」?般若二字不是那麼簡單讓凡夫所能夠了解的。很多課誦心經的人都唸過這句「般若」,但真要了解般若卻很難!

 實際上,「三般若」就是由實相本體。實相般若是證悟圓常大覺的真理真心,才能夠成就本來面目。所以一切生滅的煩惱,造業,就是由這個「心」。般若二字是本來能夠圓徹的,究竟是親證我們的本來面目,把我們一切的妄念、習氣與迷執,能夠互相研討改進。這是聲聞、緣覺等等,能夠成立這個基礎,所以謂之般若。

 凡夫是見聞覺知,不能圓徹事實,都被六塵緣影所迷茫執著,造一切矛盾。我們學般若就是要轉迷執、迷妄成為了達,轉妄想心成為實相,突破妄念才能轉苦為樂。如果妄念没轉,顛倒妄想執著,造一切矛盾,都不了解自己,侮弄自己,隨因緣來造業,來生死,不能解脫。

 眾生會輪迴生死都是因為迷執,被六塵緣影所遮蔽,不了解自己,侮弄自己,蹧蹋自己,造一切矛盾,才來生死,造業。所以在流轉生死當中,如果你能深入般若,就能夠究竟解脫。若没深入「般若」來研究,實在是枉度此生。

 今日遇到有般若妙慧來教化我們,面對面能夠實際來研究,如果實際親證,不用怕不能解脫。

 事實上,若要依賴般若,需由文字來起觀照,如果没有文字來助緣,没辦法。文字就是言論種種與文字、舉手動作,都有那個功用。

 所以能夠遇到善知識,用五蘊的理論來教化,讓我們成智,破一切諸法,妄想心能轉來真實,以迷來轉悟,以妄來轉智,當體皆空!

 「當體皆空」的道理,不是簡單就能夠了解的,空不可解成無,「空」有內空與外空,當體的空就是本來面目。

 為什麼「當體的空就是本來面目」呢?因為本來面目無一物,你說無嘛,明故能照,所以才說空。如果你能究竟證到空義圓徹,見到本來面目,無一法可得!為什麼?萬徹一切,本來就具足。所以能夠顯露我們的真心,一切妄情當下能夠展開,這是智慧的證實,去圓徹事實的境界。

 所以如果你没深入五蘊,時時來解開迷執,不能脫離生死。凡夫就是輪迴於這個生死苦海,所以苦海萬重波。般若可說是功德無量,來教化眾生,就像一艘大般若船,雖是苦海無邊,如果你能親自爬上這艘般若船,就能圓斷顛倒,永了生死,超出苦海。所以般若像妙船,般若船最妙,使大家都能登彼岸。

 麼叫「登彼岸」呢?在苦海中,搭般若船能夠上岸,離開苦惱,在苦海裡若能夠深入般若來研究,種種苦惱都能徹開。因為五蘊能夠端正我們的思想,圓斷迷執,實際證到離苦得樂的境界。

 般若像明燈,照明路徑,讓我們能夠直行無礙。所以有般若的妙照,能夠將我們的煩惱和一切黑暗都展開。譬如在黑暗中的一切器物,我們因迷迷茫茫,不能看清楚,故受阻受礙。今有燈燭來照,能夠顯明,何處會礙到我們,隨時都能用。所以般若妙照能圓斷煩惱,顯現實相境界,能讓我們正知正覺。所以「般若的就像電燈一照而現,黑暗都消滅,萬物都在我們的眼前,事實能夠圓徹,這個智慧是不可思議的。

 如今有這部心經,如果没有好好的把握住,五蘊没有深入,没辦法。所以五蘊就像燈燭,能照迷路,讓我們好走。事實上,智慧就是由五蘊起用,來成立的。

 以上所說的「般若」,是我們每個人一心中所圓具,必需去深入的。如果一心能夠妙用,謂之「實相般若」,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體,一切本自具足的。這就是我們的自證分,如果没自證,没辦法。因為如果没深入去研究,不能圓徹事實,不能成「實相般若」,這即是心的本體,「實相般若」就是我們自證深入去圓徹的。

 「觀照般若」即是心的妙用。因為迷,我們的見分都受一切外塵的迷執,如果有理論,即時能夠妙用,所以「觀照般若」就是心的妙用。

 「文字般若」即是心的勝相。因為文字是我們去明察,深入,來圓徹的。

 所以這三項,以文字來啟發觀照,在觀照中深入般若的妙用。如果没有文字來起觀照,不能成就實相般若。

 所以三即一,即是一心的妙用。有文字若没有我們的心,也没辦法起觀照。雖說是三,是我們一心來啟用的。所以般若的妙用,可說是極妙無比,迷亂的心能轉成智,這是依觀照來生慧,依慧來生智,依智來起用。所以智是外在的妙用,慧是內在的通達,是我們的妙照圓徹。智是外,理論,事理圓通,啟用無礙,事事無礙,理事圓徹,才可說是真實。

 我們的本來面目,就像一面鏡子。因為玻璃如果没有水銀,也不能成立這面鏡子。所以實相般若就是我們的明照成立,像這面鏡子,照下去,鏡子照到什麼,就顯現什麼。所以實相般若就是我們的妙照圓徹,妙照圓徹就有觀照般若的智用。如果没有觀照的智用,一切文字以及萬物,不能成立般若。

 所以這面鏡子當中,也是三項都圓具,不二,不可分別,不可分離,三即一。所以在三般若的智用,也是依的念頭轉來一切的明照。所以心中所依的一切,能夠妙照圓徹,對外所有一切,能夠了解所有的因緣與自然生態的變化,能夠圓徹,才可稱為實相般若。

 所以一切能夠迴光返照,審察真實,萬物現前能夠圓徹,當下能夠受用無疆,這才是真實深入三般若的智用。所以我希望大家,當下不要錯過這個機會。

 以上「般若」二字如果没來深究,是做人最第一没有意思的生活。傻傻的,自己侮弄自己,蹧蹋自己,煩惱是我們自己想的,不甘願也是我們自己想的,種種的苦楚都是由我們的心地。所以「般若」就是以五蘊成立觀察,來成就的。

 「波羅密多」也是梵語,就是印度話,翻成我們這邊的話,有四種真義。

 「波羅」譯成彼岸,「密多」譯成到,合起來是「彼岸到」。我們這邊的話講「到彼岸」較順暢,而「彼岸到」較顛倒,不過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,語言不同。「波羅密多」也可翻為「度無極」、「遠離」和「究竟」。

 什麼叫做「到彼岸」呢?這是一種比喻,譬如眾生在煩惱的苦海這邊,煩惱的心,如果能夠坐到船筏,渡過河,由苦的此岸過去那邊樂的岸,這樣叫做彼岸。渡過中流苦惱,到達對岸極樂無苦,這叫彼岸。因為眾生沉迷物慾,沉迷在苦海,生死輪迴。如今仗般若的渡輪來度脫一切沉迷的苦惱,到安樂的對岸,這叫彼岸。

 再說明白點,由這岸-沉迷苦惱生死的中流,有般若渡輪來救度我們到對岸-涅槃的岸,涅槃也可說是解脫生死。總之,能夠解脫一切苦惱的意思。

 所以眾生如果在三惑煩惱中,極其可憐。沉迷在生死苦海中,好像在迷茫的水中,沉迷,苦惱,不能解開。

 今天有般若的空慧,讓我們在穢土的煩惱能夠斷滅,無所不至的痛苦能夠解開,生死能夠解脫,這樣稱為「到彼岸」,也可以說究竟安樂的涅槃。

 所以迷茫的眾生,如果没有般若的渡輪,不能度脫一切中流的三重苦惱。所以學般若,就是為了要解脫生死,離一切苦惱,到達涅槃安樂的彼岸。如果没有藉般若來度我們,絕對没辦法。

 另外還有一種譬喻,眾生沉迷在輪迴生死的三界大海中,受盡一切苦楚,如果没有般若妙慧,不能解開痛苦,所以般若像一艘救度眾生的大法輪。世間的痛苦,如果没有般若大慧的船來載,永遠不能脫開苦惱,永遠沉迷在海浪中,被水淹没,不能脫離一切生死。所以般若大渡輪可說是救急的大船,如果大家來搭這艘般若船,每個人都能到安樂的彼岸,不用受生死輪迴。

 再說,如果你不願沉淪苦海的話,就趕快來學這部般若經,才能度脫一切苦惱。「苦海茫茫,回頭是岸」,有般若來教導我們,能夠出離生死苦海,到達安樂彼岸,如果没搭上這艘大慈航,實在太惋惜。眾生因迷妄本性,迷執外塵,沉溺生死,如今有般若大船,如果没搭上,實在枉費此生。

 人的一生,壽命再長,不出三萬日,生死永難解脫。如今有般若智慧來開示,讓你認識事實,能夠深入,直到真心顯現,獲得解脫。所以這要靠般若渡輪,來出離生死。

 如今有般若心經來讓我們學,能夠明斷一切煩惱與了脫生死,證到涅槃安樂的彼岸,這是眾生的福報和榮幸。因為佛的德性,佛以智慧來啟示我們,今日我們才有心經能學。如果没有佛的庇蔭,我們現在也没有這部心經可學,永遠都沉迷在苦海。

 「人身難得,中土難生,佛法難聞,善知識更難遇」,如今有佛法可看,可學,深入空智,成就無為,解脫生死苦海,能夠成就到菩薩的大悲大願。所以佛不只是自利而已,他有大悲的精神,讓我們現在有經可看可學,如果没有這樣來自利,不能解開迷執。

 這部心經一定能夠普度一切眾生,超越苦海,如果大家來學,能夠同登彼岸,永遠離苦得樂,如果不來學,實在太可惜了!

 什麼叫「度無極」?就是依妙般若去修行。因為智慧是依五蘊去深入,才能夠圓明,離生死,離一切苦惱,度脫無餘,這樣叫做度無極。

 「遠離」呢?就是說用般若觀照的智慧,能夠遠離一切顛倒妄想執著煩惱,永遠離開,不受一切煩惱的苦楚,所以叫遠離。

 「究竟」是什麼?這是菩薩真實圓滿的般若妙慧,其實不是自利而已,上求佛法,下化眾生,自利利他。如果没有菩薩來代佛宣化,不能度一切的功德。「究竟」二字不是單指自利而言,更有利他的精神,要讓一切眾生究竟圓徹、成就的意思。能夠圓滿教化眾生,都依般若實際去了解,依此修行,達到圓證三智,徹見諸法實相,這才是究竟的般若。

 所以究竟二字不是二乘可以了解的。「二乘」只能度脫見思煩惱,超越分段生死。什麼叫「分段生死」呢?就是指眾生的生死一段一段,時而做畜牲,時而做人,時而做牛,時而做馬,這叫分段生死。

 能夠由五蘊來深入,自利來成立,解脫生死,這叫做偏空涅槃,這還不是實際的究竟。「二乘」不是究竟的聖者,他所證的只是偏空的道理,解脫生死而已,只是離苦得樂,還稱不上實際到彼岸-波羅密多。

 「究竟」二字就是函就一切有為法成無為,能夠圓滿解開一切,永遠離苦得樂,能夠安立一切世出世間,宇宙人生能夠萬徹,這樣才可以說生出一切種智,成立圓滿的解脫。所以一切都做到圓滿,什麼叫做「圓滿」呢?自利利他圓滿,自覺覺他圓滿,這才是永久不變,才能稱為「究竟」二字。

 所以依「般若」修行,親證事實,一切實相圓滿,永了生死,究竟解脫,安樂,這才是真實的究竟涅槃!所以本經後面說:「究竟涅槃」,就是依般若波羅密多,能夠生出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成我們這邊的話,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

~待續~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經46卷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智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