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阿彌陀佛!
諸位法師,諸位大德,今晚能夠這麼熱烈來捧場,我覺得十二萬分的榮幸,大家不嫌棄,要來聽我講解這部心經,如果講得不好,請諸位原諒,多多指教。
這部心經可以說是聖教中,最高雅,最重要的一部心經。雖說只有二百六十個字而已,裡面的含義卻極廣,真義極深,恐怕聽經的人很難聽得懂。我希望大家,聽不懂仍然要認真聽,聽到結束,前後能夠連貫起來,才能夠了解裡面的種種含義。如果聽不懂,可以再來問,我希望大家盡力來聽,踴躍來參加。
心經是佛所流傳下來的,最第一必要的一部經。因為這部經是佛的基本教義,我們今天想聽這部經,要先了解教起因源,因緣不能不了解。台諺云:「吃水果要拜樹頭」,要從「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」,要盡量來了解這部經的由來。
現在所說的這部經,是玄奘法師去印度回來,所翻譯的。這部經義極廣,我們不要失去這個機會,互相要認真來研究,不懂要來問。所以這個「教起因緣」,要了解這個因,因源。
當時,佛在舍衛國,遊四城門。
首先遇到有人在生孩子,在哀嚎。問那些隨從說:「為什麼怎會有人在哀嚎?」,隨從回說:「那是在生孩子,生孩子是很痛苦的!」。
再來,遇到一個老人,走路駝背,拿著拐杖,這樣慢慢拄,慢慢走,佛再問說:「這個人怎會故意這樣,駝背彎腰?拿著拐杖慢慢走,為什麼不好好走?」,回說:「人會老,老了,自然就没有力氣,腳就没力,需要拿拐杖,慢慢拄著走」。
又一直走一直走,走到那裡,遇到一個生病的人,倒在那兒哀嚎,不能動,問說:「這個人怎會故意在那兒哀嚎,不能動?」,回說:「那個人在生病,病得很嚴重,所以倒在那裡爬不起來!」,他說:「喔!人,出生也痛苦,老了也痛苦,生病那麼痛苦」,回說:「對啊!」
繼續走過去,遇到一個死人躺在那不能動,「咦!那個人怎會躺在那裡不能動?」,回說:「他已經死了!」,問說:「我們人死是怎樣?」,回說「死了就腐爛,就剩下骨頭!」,問說:「啊!我們老了會死喔?」,回說:「生、老、病、死是難免的,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過程。」
他想說:「要怎樣才能不變老,不來生,不會死呢?」,問那些隨從說:「要怎樣才能夠這樣?」,回說:「没辦法啦,做人原本就會生老病死,如果要達到不來生死,除非當仙人啦!」,
這才跑去一個仙人的地方,要學仙道,卻被他父王叫人帶回家。
到最後,為了生死問題,所以生死事大-我們今日要學,也是為了想要解脫生死,才要學-所以生死事大,他說:「我如果當國王,有何用處?最後死了,結果也是一無用處。」才偷偷騎馬跳過圍牆,一直跑,跑去苦行林,去那兒,落髮交待隨從,拿回去給他父王看,說他已經出家了,要修行了。
所以在苦行林,日吃一粒麻。在苦行林修行是很可憐的,有的吊一隻腳,有的吊一隻手,有的倒立,有的讓火燒,種種的苦楚,說這樣才能當仙人。他在那裡,一天吃一粒麻,吃到瘦巴巴。他父王才叫五個能言善道的人來,勸他回去,結果五個來都被他說服,反而留在那兒跟他修行。
他在那苦行林,過了兩三年,想說:「咦!這樣苦行也不是辦法,也是没有用,不能成就」,他才邀他們五個說:「我們去找看看,有没有可修行的地方,實際能夠修行的地方,才來修」,他們五個不跟他去,反而認為他是懈怠,遇到痛苦,怕,想逃跑。
不得已,他才自己來菩提樹下。在菩提樹下靜坐,在那兒全身瘦巴巴,牧女才拿羊乳給他吃,吃到再胖起來。在那裡靜坐,天魔外道變美女,無所不用其極要來戲弄他,他都不為所動。天魔最後手裡拿武器要射殺他,要傷害他,仍然没辦法。方法都用盡才放話:「好!你若成佛,我絕對要穿你的衣服,吃你的飯,破你的佛教」,所以就是現在的喇嘛教,喇嘛教就是要來破壞佛教的,喇嘛教現在的雙修法,就是要破壞你一切。
有一天晚上,佛看到水池裏的星星和月亮,「咦!水裏怎麼會有星星,到天亮就消失?嗯!為什麼晚上就有,而白天就消失?」,抬頭看天上,說:「哎啊!原來真正的星星是在天上,水裏的星星是照影,哎啊!生生滅滅就是這樣」,佛在那裡開悟,睹明星而開悟。
開悟後出來,在那裡才用四悉檀。什麼叫做「四悉檀」呢?世界悉檀、為人人悉檀、對治悉檀、第一義悉檀,用這個四悉檀,用第一義悉檀,去講華嚴經,一講下去,一些羅漢聽不懂,跑光光,剩下一些菩薩在聽。
講三七廿一天後,才來鹿野苑,用四悉檀轉四聖諦-苦、集、滅、道,用四諦三轉法輪,才度五比丘。
再出來,四十九年的說法,剛好「四轉四聖諦」,就是阿含時、方等時、般若時、法華時,用這五時八教(這個八教,改天我們從五重玄義來闡發,會講到)
所以佛的說教,是為了我們眾人,讓我們普化眾生能夠體會這個生死問題,能夠解脫生死,離苦得樂,能成正覺,所以這部經典不可思議。
這部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特別代佛說的,為什麼呢?佛四十九年的說法,這個般若時-般若談剛好廿二年,綜合起來有六百部的般若,這六百部的般若呢,觀世音菩薩把它攝入心經,所以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來講,它的含義極廣,包括三藏十二部的經典,都講不出心經的範圍。
所以這部心經的重點就是「五蘊」,修行對五蘊若没入,無論他是多大的法師,看了多少經典,我說他是門外漢,為什麼呢?五蘊就是真正能夠開導我們的心地。所以佛法主要就是心地法門,可以說是不二法門,佛四十九年說法,没離開這字「心」。
因為心經用五蘊,能夠開示我們一切,離苦得樂,把我們一切妄亂的思想,和一切的迷執、煩惱種種,能夠展開,開導我們離苦得樂,就是端正我們的思想。
所以五蘊我若講下去,會說很多,我希望大家,不要說:「再講也是五蘊,再講還是五蘊」,因為我們天台宗,以五重玄義,有七番共解,所以能夠對機,對一切的眾生,才能夠適合。
不但這樣,五蘊是修行入門最重要的第一步,所以五蘊的腳步若没踏穩,没辦法修行。因為五蘊的諦理分發下去,有八萬四千的法門,能夠對治八萬四千苦。所以不懂的人光說:「佛有八萬四千法門,我只要入一門就好了!」,然而一門究竟什麼門呢?不知道!知其然、所以然若不了解,没辦法。
所以若要修行,不管你看了多少經典,如果没有從心經入門,都免談!如果有一個能夠成就的,我隨便你。所以這部心經很重要,是聖教中最第一必要,不修行的不用說,要修行的,如果没從這裡深入,免談!
所以五蘊就是破迷顯真,破我們一切妄亂的思想,這些不正確的思想,和我們的迷執。因為無始以來,三細起六粗來,這個迷執太重了,無始以來,來到這裡,習氣無限量,所以我們的罪,可以說像塵沙,無量無數。所以這個迷執,如果没用五蘊來破,絕對没辦法!我們如果要學,第一步對五蘊若没深入,免談!
所以有五蘊才能夠端正我們的思想,五蘊就是對六塵的緣影,我們的思想起執著,這種問題,若没用五蘊來破,絕對没辦法!所以我們今天,聖教中這部重要偉大的,最第一殊勝的心經,若要學,絕對不能没深入。
因為五蘊就是學佛第一步的踏腳,五蘊也可以說最「難行之行,難忍之忍」,雖然說理論有圓徹,你有了解來講,遇境,難免全都被境轉。
轉境才是大問題,如果你能夠轉境,當下即是,如果你能夠圓徹五蘊,就是四果羅漢以上,五蘊如果了解,能夠圓徹教化人,那就是善知識了。所以五蘊雖說用講的很快,要修,極難!
所以『五蘊』旨歸五字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,雖是這五字來講呢,含義極廣,理論極闊,展開有八萬四千法門。今天一開頭,我們先來了解,五蘊的認識和入門。
頭一個字的「色」,對外就是六塵的緣影-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叫做六塵的緣影,這叫做外色。內色就是這個身體,為什麼這個身體是內色呢?這個身體是地水火風來成立,這是物質。尤其是有這個物質,有我們的精神在操縱。所以有這個身體,有我們的精神操縱,所以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眼睛能夠看東西,耳朵能夠聽聲音,鼻子能嗅香臭,嘴巴能嚐味,身體的接觸,包括淫欲種種,熱的、軟的、硬的,種種的接觸,這些都是這個體。
所以這個色,有這個內色,有眼耳鼻舌身,對外塵的接觸。這個眼耳鼻舌身,這叫做根,根對塵來浮塵。有這個根,有我們的識心,還有眼耳鼻舌身,這個意識,這個識心,有識心才能夠對外去差別,這樣叫做「受」。有對六塵的緣影,根對塵,識心的差別,這叫做「受」。
有受才有「想」,想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,好與壞的差別。
所以這個念頭起,有愛念,送過去第七識,叫做「行」。色、受、想、行,行,第七識就是行使,第七識就是身心合一,對外執持,這個精神物質,你的我的,萬項要達取到我的目的。所以有這個身,才會去造殺、盜、淫,惡口、兩舌、妄語、綺語。所以第七識就是思量,能要怎樣,所要將它怎樣,才能夠達取到我的目的。所以第七識叫做能所,能要怎樣,所要怎樣,才能夠達取到我的目的。
第七識的思考,「第八識」才決斷,看是現量能夠做,就差使這個身體去造殺、盜、淫,惡口、兩舌、妄語、綺語,不能做呢,所以這個第八識就是含藏識,好像倉庫,放著,改天才來做。所以現在不能做,改天如果有機會,才來做。
所以五蘊就是我們十惡不赦,原因都是迷外塵,造一切的矛盾。所以來造一切的業力,牽引我們來生,來死,生生死死,在六道裡輪迴,所以就是五蘊的驅使。
如果把五蘊展開,有種種的理論圓徹,能教化眾生,破我們的迷執,破我們的矛盾,頓開我們一切的煩惱,所以叫做離苦得樂,能夠讓我們離苦得樂,且能夠解脫生死。所以這個法門,就是我們要修行,最第一必要的關頭。所以想要修行,五蘊若没踏入,免談!
雖然說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只有五字來講,展開來的理論是極廣無比。所以我在講的這個五蘊,再講也是五蘊,再講還是五蘊,有的聽了心情就很差。你不知道這個七番共解,把這個五蘊展開,有八萬四千法門,雖說講的都是五蘊,但是內義有分別。所以你們要專注,我若没這樣,不能對機,一個人一個人的思想,各人各人的業力。所以剛開始在聽,是很難的難,我希望大家,不要放棄這個機會。
所以我們要了解說,這個「人身難得,中土難生,佛法難聞,善知識更難遇」。不是說我在講經,大家來聽就都能夠有所了解,我以前在講經,喔,剛開始,裡面整個坐得滿滿地,講没三天,散得剩不到一半,再講下去,稍微講下去,剩不到十個,跑光光,没有福氣能聽,能夠聽經,福報就很大。
真實的講解經典呢,很難聽懂。不是像那大法師在外面在講,哇,好幾萬人在聽,如果我出去外面講,不用三天,跑到没半個人。一般人所說的都是那些事啦,趣事啦,人家聽了比較能滿足。
我們學佛是要深入正教、正法,就是要深入理論。所以真實的理論呢,不是說讓你能夠這樣,隨隨便便聽就懂了。我希望大家,聽不懂也要聽,不懂要來問,有認真,才有辦法。
像我當時在講經,一對姓王的夫妻,再怎麼聽都聽不懂,但是只要我講經,他們都没缺席,聽不懂依然要聽,每次講,他們每次都從頭聽到尾,一直很認真,聽了三年多,才聽懂,所以一聽懂,就整個都了解出來了。
所以我希望大家,聽不懂也要聽,不懂要來問,這樣才有辦法能成就。只有這部心經,才能夠讓我們成就,如果要成就,没從心經,絕對免談!
所以心經就是以四聖諦來轉法輪,來講解的。因為四諦能夠轉無量諦,講不盡,四諦若能夠轉無量諦,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還講不夠。你不要認為心經只有二百六十個字,我若講下去,三藏十二部經典,差不多說了三分之二。所以都攝歸來這個真實,這個含義極深奧無比。所以可以說,最第一玄妙,最第一深入,這部經典呢,我們若没認真,免談!
所以學佛只怕你不學,不怕你不能成就。我可以很大膽地說,大家如果能照這部心經來學,十個要讓十個成就,不過就怕做不到!
~待續~